读屏软件请按F8键进入浏览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10:36:59
铁桥颂
首页
>> 走进兰州 >> 文化兰州 >> 铁桥颂
百年铁桥颂诗篇

百年铁桥颂诗篇

——2009年黄河铁桥百年庆典活动散文文本

作者:岳逢春

 

              一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雪山,归流于茫茫渤海之湾,流经中华大地九省区一百二十余市县。这万年巨澜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如中华民族的血脉滋润着亿兆生民。但在古代,却也是横亘难渡的天堑。然而,黄河的利润泽被九州,对中华民族有大恩大惠。于是,中华民族将黄河尊敬为“母亲河”,华夏民族也称自己是“黄河儿女”。那么,黄河万里波涛滚滚,在什么地方,她最像温柔宽厚、和蔼慈祥的“母亲河”呢?我以为,倘若你能到兰州来亲近黄河金城流域的壮丽景象,你就会感悟到:“母亲河”确是最贴切的一种修辞比喻。你看,呼啸万里的黄河奔腾汹涌,流经兰州时,却放慢了浩浩荡荡的脚步,万年巨澜顿时显得舒缓而从容。大河钟情金城,确实得天独厚。有“母亲河”两千余载的眷恋眷顾,兰州也就“得水独秀”了。

在这“得水独秀”的山川河谷中,有一座“中山铁桥”跨越天堑,钢梁五孔架起了一弯长虹,铁桥的清纯依偎着大河的宁静安然入梦,确是一幅魅力无穷的城市胜景。黄河,是鬼斧神工的造化;铁桥,却是人功伟力的成就。钢铁的阳刚与流水的阴柔相映成辉,珠联璧合、天人合一,锦上添花——这花,就开在百里黄河风情线“天下第一桥”,其壮丽的景色无疑是天下胜境、亦堪称蔚然大观。倘若把黄河看成是兰州的护城河的话,那么,所有的“城隍”都显得逊色了——“隍”的本意,就是护城河。  

             二

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华早期文明的印迹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显现。秦汉以前,现在的兰州这片土地是羌戎族游牧之地。那时,这里水草丰美,林木茂密、雄鹰翅展。传说“大禹治水”就在兰州“九州台”指点江山,所以“华夏”又称“九州”。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那个阶段,大将蒙恬驱逐匈奴,开辟了“河南之地”,兰州这片疆域归属于秦王朝版图。汉武帝刘彻则继续向河西走廊进发,开通古丝绸之路,兰州城这一带被命名为陇西郡“金城县”。在古代,洪流滚滚的黄河确实是难以逾越的天堑,然而从此处渡过黄河,沟通欧亚大陆的丝路大道则直抵塞外古阳关。纪年“元狩”的简牍记载着汉武帝曾亲征西部居延海,想必也曾在金城驻跸下榻。而当时才仅仅19岁的少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则随之跃马扬鞭,剑指漠北祁连,在兰州留下了“五泉山”的美丽传说。

唐宋元明清历代,秦汉时期筑成的金城,仍然是守望边疆的西部要塞。明代“肃王”主政兰州时期,则进一步增固了兰州城垣,史称“金城雄关”,美誉“万里金汤”。兰州,自古以来就是茶马互市和贸易中心,地理位置坐中四联、四通八达。古时候,南来北往与东进西出的商旅常常云集“金城关客栈”,却不免望大河而兴叹,黄河古渡只能依赖皮筏--兰州人称为“羊皮筏子”。黄河波激浪翻,皮筏随波逐流,上下颠簸,那真令人惊心动魄,心弦震颤。

明朝洪武年间,铁的冶炼锻造技术已经很成熟了,镇守兰州的冯胜、邓愈、杨廉等大将军就在黄河两岸竖起四根铁柱,牵引两条长一百二十多丈、粗如巨蟒的铁链,连接缆绳揽住数十艘木船,并联成一座横跨黄河的浮桥。当年,这座浮桥被命名为“镇远桥”,巨大的铁柱则被称为“将军柱”,黄河天堑终于开通了去往西域的坦途。今天,仍然有一根“将军柱”屹立在黄河南岸,成为沧桑历史“边徼之要津、千古之伟观”的实物见证。百丈铁缆固定着镇远桥漂浮了四五百年,但是,架设这座浮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年春天架起浮舟,到冬天又要拆散,耗费的银钱粮禾如黄河东流,永无休止,令人唏嘘感叹。那时候的冬天,黄河是结冰的。金城关前冰封河面俗称“冰桥”,车马行人畅通无阻。但到春日冰消雪化,河面凌汛裂岸,冰桥崩塌,往往有冒险过河的老百姓落难。每逢盛夏期间,雨暴河漫,洪水滔天,洪峰激流涌来,巨大的将军铁柱也不堪重负,浮桥铁缆屡被洪水冲断,平沙落雁都会心惊胆寒。现在想来,那时候真是太艰难了。

             三

晚清,国力衰朽,神州风雨如磐,但华夏民族精神的血脉却是斩不断的。神州涌动“变法图强”思想观念和“改辙更弦”的进步呼唤,中华民族实际上是在积蓄力量,期待着又一次的凤凰涅槃。你看满朝昏庸的顶戴花翎当中,也不乏独醒的廉吏才干。咸丰年间,督办陕甘军务征战西北的钦差大臣左宗棠期冀一劳永逸地解决军民顺利渡过天堑的问题,提出在黄河兰州段架设一座永久性现代化桥梁的动议。但当时条件尚不成熟,建桥之议被暂时搁置下来,却为建造铁桥埋下伏笔。

在左宗棠建桥动议近四十年后,德国商人喀佑斯于光绪末年来兰州游历,会晤了兰州道彭英甲(字铁函)。此时,恰逢举国上下涌动开办洋务、兴建实业的热潮,于是,国门被打开了一条缝隙。兰州人敞开胸怀吸纳国外先进生产力,积极促进中外合作,开始打造黄河第一铁桥。德国泰来洋行聘请美国桥梁工程师满保本设计了铁桥蓝图。被誉为“华夏小鲁班”的天津工匠刘永起率领大批华工不分昼夜施建,仅用一年多时间,“天下黄河第一铁桥”便彩虹飞架,横空出世,钢梁终于镇住了巨澜天堑。

现存甘肃省档案馆的清代建造兰州黄河铁桥工程资料保存非常完整,其中有资料显示:1910年即宣统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陕甘总督长庚上奏清廷:修建铁桥工程款合计“实用库平银三十万六千六百九十一两八钱九分八厘四毫九丝八忽。”——如此浩大的工程,并未发现项目负责官员有任何贪渎行为,支出库银账目居然计算到“忽”这样的计量单位,相当于计算到了小数点之后6位数。这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这笔银子囊括“德商包造价”、材料“运价”以及“送喀佑斯银贰仟两,为酬工程师来往盘川之项”乃至为庆祝铁桥竣工和兰州织呢局告成,于宣统元年六月初十宴会“公请洋人,需用酒席及各项人役口食等项”费用支出“壹佰捌拾两玖钱柒分玖厘”。此次外交宴会报销费用清单极为详细,其中记载有“买桃子、杏子、西瓜、吕宋烟”支出细目,赏“马夫两名钱肆百文”等会计科目,更令人唏嘘感叹,思绪万千。

1928年是黄河铁桥建成第19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铁桥正式冠名“中山桥”,而连接桥梁的通衢大道,则被命名为“中山路”,并一直沿用至今。

我想,这项工程完全可用毛泽东大气磅礴的诗句来称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四

在抗日战争中,烽火硝烟燃遍神州大地,两山夹一河的金城兰州奋力倚天磨剑。当时,中山铁桥是转运苏联援华抗战物资的国际通道生命线。抗战初期,日军飞机连续9次空袭兰州,铁桥成为日军轰炸的重要目标,尽管云遮雨弹炸起水柱冲天,铁桥却一直固若金汤,谈笑自若。当时,驻扎在兰州的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抗日航空队一起作战,中苏雄鹰并肩起飞迎战日寇敌机,仅1939年2月23日一次战役,就击落日机18架。此役为抗战中,中国空军击落日机最多的一次空战,我方飞行员无一伤亡,堪称抗战历史上的奇迹,兰州则成为铁壁铜墙大后方。兰州百姓俗语“黄河自古没盖子”,那么,中华民族从来就不胆寒。黄河铁桥不愧“中流砥柱”“雷池铁坚”,见证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与解放的历史进程。

“八·二六”兰州解放炮声响起的时候,独裁政权土崩瓦解,兵败如山倒。中山铁桥迎来了解放的黎明,却被溃兵弹药车爆炸后燃起的大火损坏了。然而,在烈火金刚大将军彭德怀主持下,解放军调集能工巧匠数百人奋力抢修八天九夜,迅速恢复了通车。解放大军铁流滚滚向西挺进,一路摧枯拉朽、直接抵达新疆,中国西部再无大战。大河两岸硝烟散尽之后,铁桥伴随旭日东升如雨后彩虹——那五环钢梁奏响新中国走向辉煌的七弦琴,见证这座城市解放六十年来写下的灿烂诗篇。

              五

公元2009年8月19日,恰逢铁桥百岁诞辰。在兰州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的喜庆氛围中,兰州市人民政府于8月26日在桥南“将军柱广场”隆重举行铁桥百年诞辰庆典。作为庆典活动的总撰稿人,我参与策划组织了这项活动,并执笔撰写了庆典议程和活动主持辞,却仍然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意犹未尽,便满怀激情地写下这篇文章、做了这首赞歌,深刻铭记铁桥百岁诞辰这个重要的历史坐标,激情镶赞神采飞扬的这个百年盛典。

我谨备水酒三杯,拜祭百年铁桥,并将这篇文章诵读于大河之畔,敬献于“将军柱”座前。我想,在这个盛大的庆典活动中,我们应该谨诚纪念一百年前艰辛施工的华工刘永起等百千造桥工匠。更怀念六十年前统帅大军解放兰州并主持修复受损桥梁的彭德怀、张宗逊、任震英等诸位先贤,深切怀念百年以来维护修缮桥梁而默默佚名的无数前辈。当然,我们也应该铭记主持建桥事宜“造福地方”的清代陕甘总督升允,铭记“一手经理,以竟全功”的兰州道彭英甲,以及恪守信誉的德商泰来(天津)洋行及其经理喀佑斯先生,铭记美籍桥梁工程师满保本、德国工程师德罗、以及鼎力协助造桥工程的比利时参赞林阿德诸君。

为策划庆典活动,我再次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以上所列举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但令我思绪万千特别感动的却是,我知道了比利时参赞林阿德先生就出生在甘肃酒泉,而他的母亲——他父亲林辅臣先生的夫人,居然是一位中国女子。林阿德长大成人以后,曾在兰州长期生活工作。后来,与他的父亲一样,林阿德也缔结了一段美满的跨国婚姻:他与一位姓张的兰州姑娘结为夫妻。更令人赞叹的是,林阿德先生的两个弟弟——瑞米和约翰,也分别迎娶了两位兰州姑娘为妻。今天坐落在兰州城市西南方向繁华地域的天主教堂原址,就是当年由瑞米的中国岳父张子厚先生所捐建的——这已经有确切的文字资料和照片可以考察了。

这真的不禁令我感慨万千——人类历史,中外交往史,绝不是非此即彼、非红即黑那样一分为二的黑白分明的绝对化与简单化。在人类的血肉联系与和平友谊爱情的向往面前,国界与国籍,一定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和鸿沟。你看,早在清代,兰州姑娘就勇于接受比利时人的求婚,缔结美满婚姻并生儿育女。一百年前,兰州人的心胸就如此之开阔,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在庆典举行这天,应兰州市人民政府邀请,林阿德先生远在澳大利亚的孙子弗兰克,在加拿大的孙女安基娜,瑞米的孙女安妮等几位直系后辈亲属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兰州出席这个盛大的百年庆典,而他们的祖母和曾祖母都是兰州人。在活动现场,我曾与这几位有着八分之一或六分之一中国血统的外国友人攀谈,并一起登上典礼台接受了市长颁发的荣誉证书。

             六

我精选了一百个汉字铭刻心底,并以《铁桥颂》为题联缀成章,以镶盛事,以赞大典,以铭史实,吟颂千秋——想秦汉古渡,铭汗青辉煌。命将军镇远,造浮桥守望。涌滔滔大河,筑万里金汤。盼九曲安澜,架铁骨钢梁。织锦簇花团,绘百里风光。名黄河之都,耀明珠光芒。逢百年盛典,邀金城举觞。颂和谐社会,奔全面小康。祈国泰民安,献九瓣心香。知千流归海,愿万代颂扬。——令我特别欣慰的是,这次庆典特邀的节目主持人、著名表演艺术家陈逸恒先生和于紫菲女士,在现场朗诵了这首诗词。那么,我诚挚的情感,也汇入了面前这条被尊为“母亲河”的滔滔大河。

 

(本篇发表于《甘肃日报》2009年8月31日《百花》副刊,发表时有删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