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0 文件编号: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生成日期: 体裁分类:
公开形式: 网站 文件 公开方式:
    兰州市人民政府政报〔2016〕第5期


     

    ●卷首语●

     

     

    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统筹国际与国内、着眼当前与长远、兼顾战略与战术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也是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全市上下务必主动认识、主动适应、主动运用,站在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逻辑下,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有针对性的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树牢科学发展新理念。要牢固树立和自觉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结合兰州实际和自身优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供给结构,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要依托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鼓励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兰州科技成果交易会办会水平,培育壮大园区创业孵化产业园,全力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新平台、新空间。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互联网+”计划为抓手,大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优化产业发展新结构。要促进“大三产”提质增效,全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切实打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组合拳”,紧紧围绕调结构、提效益、增后劲,鼓励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下大力气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加快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单打冠军”。通过市场倒逼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推动主城区“出城入园”进行搬迁改造升级,不断释放新产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打造优质服务新环境。要持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以一流的服务赢得客商青睐、群众点赞。一方面,持续做好服务的“加法”,确保政策帮扶精准到位、融资保障便捷高效、协调服务及时有效。一方面,持续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从严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和清单管理等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更大范围放权、更大限度松绑,减少权力干预、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创业成本,真正让企业和群众能够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

    (月刊)

    2016/5

    总第270

    520日出版

     政策性权威性

     

    指导性全面性

     

    实用性永久性

    政报登载公文与正式

    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兰州

    LANZHOU

     

    兰州市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专刊

    目录

    卷首语

    1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力

    领导讲话

    4袁占亭同志在全市科技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文件选登

    6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红古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

    7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8

    方面24件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

    21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2016年度地质灾

    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25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度重点招商引资

    项目推进工作的通知

    27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兰州市病媒生物

    防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33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企业出城入园资

    金列支补充办法的通知政报

    ZHENGBAO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34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兰州国际马拉松

    赛总体方案的通知

    人事机构

    44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高文阳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44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苏明任职的通知

    45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俞周元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46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康宏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文件索引

    47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20164月份发文目录

    大事记

    48兰州市20164月份大事记

     

     

    传达政令

    宣传政策

    指导工作

    服务社会

    主管:兰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主编:杨映琳

    责任编辑:李金强

    本期编辑:高雄祖

    本期打字:朱沛霖

    地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637号市政府办公大楼304

    电话:(0931)8772309

    邮编:730030

    准印证号:甘新出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 (刊型)G兰州09002

    承印单位: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印中心

     

    《兰州政报》2016年第5

    领导讲话

     

    在全市科技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袁占亭

    2016421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隆重表彰了兰州市“科技功臣奖”、“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获得者,他们是兰州科技事业发展的优秀标兵和典型代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奉献在科技工作战线、辛勤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兰州科技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这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兰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科技和人才资源,最大的发展潜力是科技创新,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积极走好创新发展的路子,才能形成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动能。全市上下一定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弘扬崇尚创新、锐意创新的精神,加快创新驱动、创新发展的步伐,让创新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上求突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脉搏,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大的力度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尤其是要强化“中心带动”的意识,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科技创新资源集中的优势,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上,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配套政策,强化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三大板块的创新功能,着力把新区产业孵化中心打造成为兰州、甘肃乃至辐射西北的科技孵化“航空母舰”,努力在创新发展上为全省作表率、出大力、作贡献。

    二、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上求突破。科技创新是适应新常态、发展新经济的活力之源。面对产业发展的新趋向,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促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加快发展;要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实现“涅槃重生”,重新焕发活力;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发高端、便捷、实用的科技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发展层次;要促进科技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现代声、光、电等技术,改造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培育科技富民产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发挥科技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要积极培育众创空间,加快各类科技孵化平台建设,聚集创新资源,促进要素流动,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三、我们要着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求突破。就是要通过各种扶持措施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和成果运用转化主体。要鼓励和支持全市骨干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技术改造,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要全面推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城关区形成示范经验的基础上,让“双创”的效应进一步辐射放大,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打造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尤其要实施好“万企计划”,加大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产业基金、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股权投资等新模式,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加快新三板上市步伐,培育一批创新发展的“科技小巨人”。

    四、我们要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上求突破。在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兰州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去年,我市出台了“1+8”科技创新改革政策,尤其是《鼓励在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企业园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两个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以落实这些政策为契机,进一步构建深度融合的产业链、创新链、创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打造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无缝对接的创业链条,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在重点企业、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加快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联盟、产学研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平台,建立开放共享机制,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五、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上求突破。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千方百计发掘人才资源,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急需紧缺的科研人员,支持国内外高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来兰创业。要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在工作薪酬、生活待遇、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优厚待遇,让科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受尊重。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本土化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坚持“放飞梦想、成就未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在兰州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华、开创事业。要坚持创新从娃娃抓起,加强中小学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创新从小扎根于他们心中,为全社会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六、我们要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共同责任,在营造全社会创新环境上求突破。各级领导要深刻认识抓科技就是抓发展的战略意义,像抓经济发展一样重视抓好科技创新,切实把科技工作统筹到位、部署得当、落实有力。科技部门要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指导作用,落实政策、优化服务,当好科技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娘家人”。各相关部门也要发挥好协调服务和帮助扶持作用,配合科技部门抓好科技工作,积极为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搞好服务。要继续办好兰州科技成果交易会,运营好兰州科技大市场,强化创业投资、融资担保、技术交易、仪器共享、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激活创新基因,鼓励创新创造,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鲜明导向,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潜能和积极性。

    同志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首要任务。希望全市上下和社会各方面以这次大会为新的契机,共同投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科技创新,让创新之花在兰州大地盛开,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文件选登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兰州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兰政办发〔201653201646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兰州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46

     

    兰州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1116号)、《甘肃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度》、《兰州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兰政发〔201294号),《兰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兰政办发〔201421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兰州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分布

    我市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日益加剧的人类工程活动以及降雨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截至2015年底,全市通过调查核实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446处,威胁人口51.66万、财产354.81亿元,主要集中在主城区、人口稠密区和重要工矿区。

    (二)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及主要问题

    2015年度我市在落实《兰州市“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365一年备用网址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细致部署实施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下发了《兰州市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关于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通知》、《2015年监测预警实施方案及应急工作实施方案》,正式施行《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验收细则及表格》。加强监测预警信息自动化平台建设,完成了兰州市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一期),建成了九州地质灾害市级野外监测站,县区监测站建成6个,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地质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及时与气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会商,发布黄色等级以上预警8次,发布预警短信700余条,有效增强了政府、群众防范极端天气的能力;认真开展了冻融期、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和检查,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新一轮地质灾害隐患核查,准确摸清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变化。认真组织实施2014年和2015年中央和省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市级安排的皋兰山、红四村等10多处治理和异地搬迁项目有序推进。针对我市地质灾害汛期频发的特点,为增强政府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各部门协同配合能力,普及群众应急常识、增强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开展了市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次、县区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7次;组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培训4,受训人数达200人(次);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公益宣传,普及地灾防治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制定了标准化应急处置程序、建设应急处置软硬件平台,加强了汛期应急值班,实现灾情零报告,成功组织处置了19起地质灾害灾情,没有因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不到位出现人员死亡情况。

    但是,我市的旧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大多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防治设施基础较为薄弱,群众主动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不足,工程建设方地质灾害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措施不到位,造成大量灾害隐患,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现象呈加剧之势。县区防治资金和监管工作未完全到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责任重大。

    (三)2016年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1.主要诱发因素活跃程度预测

    1)降雨趋势预测。据市气象台气候预测:预计201619月,全市降水以偏少为主,气温仍以偏高为主。预计2016年春季(35月)我市各地降水略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其中,3月、4月我市各地降水略少;5月各地偏多2成左右。2016年夏季(68月)全市降水以偏少为主。其中:6月,全市正常略多;7月、8月全市降水偏少2成左右。预计2016年初秋(9月),降水除永登略多外,其余各地偏多23成。近年来,由于局地强降水造成的灾害比较严重,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防汛意识,并做好河道的清障、疏通工作。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多发地区及早采取措施,提高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兰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管理: 兰州市数字城市建设办公室
备案:陇ICP备11000631
技术支持:甘肃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