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0 文件编号: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生成日期: 体裁分类:
公开形式: 网站 文件 公开方式:
    兰州市人民政府政报〔2016〕第8期


     

    ●卷首语●

     

     

    强化金融支撑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金融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也是推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力支撑和强大后盾,更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经济运行的血脉。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以更宽的视野认真审视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形势,积极促进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使金融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要善于学习金融知识提升服务能力。把金融知识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金融知识班、专题辅导讲座等形式,培养一批懂金融、会金融的人才队伍,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和驾驭金融工作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现代金融意识和金融法制观念,带头学习金融、研究金融,准确把握政策变化规律和金融运行趋势,熟练掌握和运用各项金融工具,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切实增强通过金融抓经济、依托经济抓金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要善于把握发展机遇用好金融政策。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我市金融业加快发展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认真学习研究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资金配置方式多元化、互联网金融等政策,以及金融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的积极推进作用,创新金融发展举措,推动金融工作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尤其要把握大局、围绕中心、拔高站位,立足发挥区域金融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要善于运用金融工具破解融资难题。整合市属各大融资平台公司资源,扩大股权经营和资本经营,降低融资成本,加快建立运作规范的融资、投资、建设、管理、偿债一体化良性循环机制。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和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大力开展PPP投融资模式,推动全市金融运行由传统贷款融资向贷款和资本市场并重再到以资本市场为主的方向转变,拓宽融资渠道,着力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要善于挖掘金融潜力推动转型发展。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目标,切实加大金融对“3341”项目工程、“6873”交通突破行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的能力,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抵押难、担保难问题,发挥好金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月刊)

    2016/8

    总第273

    820日出版

     政策性权威性

    指导性全面性

    实用性永久性

    政报登载公文与正式

    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兰州

    LANZHOU

     

    兰州市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专刊

    目录

    卷首语

    1强化金融支撑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领导讲话

    4袁占亭同志在市政府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文件选登

    14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

    20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兰州市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

    22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兰州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免

    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通知

    23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工

    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6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兰州市贯彻落实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有关政策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9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加快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三年攻坚工作方案的通知

    35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老旧(三不管)楼院整体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政报

    ZHENGBAO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38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夜市街区改造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人事机构

    42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王樯忠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42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赫莉等免职的通知

    43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金敏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44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王新晖等任职的通知

    45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袁新群等任职的通知

    46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赵雪涛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文件索引

    47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20167月份发文目录

    大事记

    48兰州市20167月份大事记

     

     

    传达政令

    宣传政策

    指导工作

    服务社会

    主管:兰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主编:杨映琳

    责任编辑:王言斌

    本期编辑:高雄祖

    本期打字:刘璐

    地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637号市政府办公大楼304

    电话:(0931)8772309

    邮编:730030

    准印证号:甘新出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 (刊型)G兰州09002

    承印单位: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印中心

     

    《兰州政报》2016年第8

    领导讲话

     

    在市政府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袁占亭

    20168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近期召开的省委全会、省政府全会和市委的安排精神,分析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总结各方面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要求。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委、市政府先后进行多次研究分析,在83日的市委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虞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强化工作举措,细化实化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想方设法补上欠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刚才会议的议程安排,包括书面通报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情况,市统计局通报全市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市委市政府督查室通报全市项目建设情况,市政府办公厅通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和为民兴办实事进展情况,都紧紧围绕市委的总体要求,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目的是把下半年工作做得更好,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上半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增强信心

    半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按照年初工作报告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把握与兰州实际的结合点,着力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总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经济运行趋稳回升;二是新的动能加速成长;三是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四是特色亮点比较突出。

    第一句话:经济运行趋稳回升。近期,中央和省上分别研究分析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总的判断是: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符合预期,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就我市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主要目标任务总体上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经济指标增速逐月明显回升,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主要呈现“六快”、“三稳”、“一低”的特点。“六快”:生产总值增长8.5%,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1%,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投资增长16.93%,比全省高3.6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比全省高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1.76%14.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8%。“三稳”:农业基本稳定,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增长10%;价格指数稳定运行,上涨1.3%。“一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6%,其中工业增长2.9%,建筑业增长8.7%,增速都比一季度有所提升。

    第二句话:新的动能加速成长。我们深入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全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37.5亿元,增长13.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9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8%。特别是通过与全国地产龙头企业的积极对接,促进了水性科天新材料产业的快速成长,其产值今年可以达到50亿元,明年有望达到300亿元。还有正威铜加工、长飞光缆、众志中国芯等产业项目,以及出城入园的兰石、三毛、佛慈、水泵厂等企业,也显示出较大的成长空间。二是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4个、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513个,本土电商“三维商城”交易额突破10亿元,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406亿元,增长32%,占到全省的48%。三是会展经济增速较快。积极培育打造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品牌展会,举办兰州国际马拉松体育用品博览会、台湾名品博览会、汽车交易会等大型展会活动39个,实现交易额33亿元。四是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家盛酒店用品、毅德商贸城等正在成为引领兰州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新标杆,五矿物流园、省物产集团兰州物流园等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加快建设,兰州荣获“中国物流业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称号。五是文化旅游业发展壮大。在一系列节会活动的带动下,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823.28万人次,增长27.39%;实现旅游收入147.54亿元,增长27.52%;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增速达到40.4%,继续保持全国省会机场首位;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14.59%。同时,作为新兴增长极的“三区”发展势头较好,新区完成生产总值57.9亿元,增长22.41%;高新区完成生产总值102.82亿元,增长8.33%;经济区完成生产总值116.12亿元,增长10.53%

    第三句话: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列入年度计划的111个市列重大项目开工建设85个,完成投资188.4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9.43亿元、0.17亿元,省级投融资平台统筹安排资金0.59亿元,先后两批共29个项目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52.47亿元。同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PPP项目专业咨询机构库和项目储备库,储备PPP项目35个。二是精准扶贫扎实推进。落实市级1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财政配套资金1510万元,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6.13亿元,惠及12741人。把小康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计划有序推进150个小康村建设,按照每村100万元标准下达项目建设资金1.5亿元,启动1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市级示范村和60个环境整洁村建设,打造5个以上集中连片整治区。三是“三城”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建设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制定出台了重点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12个方面66项具体工作任务。启动“兰州率先畅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15座车站主体封顶,盾构区间累计掘进20多公里,2号线一期工程完成投资6.7亿元,北环路建设进入收尾期,雁白黄河大桥竣工通车,南绕城高速公路、中川至永登公路、海岗公路、盐什公路、阿干镇至马坡段公路维修改造5个项目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场(库)、中铺子垃圾焚烧发电厂、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启动实施户外广告综合治理、公交车体广告治理、河洪道整治和景观建设、城市六大出入口和“三条线”整治、城市架空线缆整治入地、违法建设整治六大攻坚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四是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市列为民兴办的24件实事办结3件,承办的省上为民兴办实事10件完成8件。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提标工作,为15.64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保障资金2.36亿元。积极推进信息惠民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研发建设了三维大数据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和三维数字便民自助服务终端等系统平台,打造“一刻钟”精品服务圈。

    第四句话:特色亮点比较突出。一是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22天,同比增加4天;PM2.5PM10分别控制在126微克/立方米和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1.9%;在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月排名中,分列排53位、64位、39位、42位、57位和61位。特别是环保部领导亲自安排,由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和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相关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对我市2012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总结,《中国环境报》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连续报道,并同步配发评论文章,进一步推广和宣传了“兰州经验”。二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在去年开通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基础上,立足兰州拥有通往南亚国家唯一的铁路运输通道优势,今年又在全国首发了兰州至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南亚公铁联运国际货运列车,成为中国内陆通往南亚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陆路通道,被交通部列为全国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之一。新区综合保税区注册各类进出口企业135家,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44亿美元。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得到国家和省上积极肯定,陆港联检中心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正在加紧推进,被中国港口协会确定为首批全国陆港重点联系园区。三是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特别是积极开展点对点的精准招商,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983.58亿元,增长10.58%。第二十二届兰洽会签约项目146个,投资总额1407.92亿元,新引进普洛斯、富士康等“三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0个,投资总额421.47亿元。

    二、当前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心中有数、高度清醒

    我们分析经济形势,不仅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看成绩是为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找问题是为了认清形势,保持清醒、找准对策。在省委全会上,王书记指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包括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区域、行业和企业发展分化加剧,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脱贫攻坚“一号工程”仍需加力等。在省政府全会上,林省长也指出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包括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工业经济增长乏力,农业产业体系脆弱,创新驱动带动不足,改革举措落地不实,政策效用发挥不够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深入思考、对号入座,认真研究、积极破解。具体到我市来讲,虽然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二产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项指标未完成预定目标,一产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在全省的排名较上年同期出现下滑。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二产发展“青黄不接”。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最突出、最集中的在工业。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欠目标1.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均欠目标1.3个百分点。从客观上看,目前全市工业经济已经进入转型的关键期,尤其是中央省属企业“去产能”和部分企业停产减产,短期内对整体工业的影响较大,这些传统产能去掉之后,新兴产业的产值没有及时补上来,致使工业发展“青黄不接”。目前,全市减产的179户企业累计减产214.68亿元,下拉工业产值增速19.57个百分点,而增产的177户企业累计增产121.17亿元,拉动产值增速11.05个百分点,增减相抵后产值缺口达到93.51亿元。同时,各县区、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现阶段可挖的潜能还比较有限、增量不明显。近期,市工信委对全市工业企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梳理汇总,从短期来看涉及43家企业,主要困难和问题包括项目建设用地审批周期过长、供电供水保障不稳定、道路限行影响和税费负担过重等;从长期来看涉及73家企业,主要困难和问题包括设备老化陈旧、环保条件限制、资金周转困难、技术人才缺失、电价过高等。今天上午的市政府常务会上,对这一事项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明确了解决措施、时限和责任单位,请志坚同志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县区协调配合,把这些困难和问题解决好。

    (二)三产发展“量多质不优”。虽然我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经济总量的60%以上,总的体量已经不算小了,但这只是从纵向上来看的,整体而言三产尚处于调整转型期,市场消费主体动力还是不足,三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短期内难以产生一种爆发式效应。这里面既有外部下行压力导致批发和零售业市场消费低迷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我们的三产量多而质不优,从产品质量到服务质量,都是中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难以从供给侧满足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比如,物流业发展方面,全市现有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28家、物流基地(园区)57个,其中国家A级物流企业6家,2015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5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4%。而与临近的西安相比,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为594亿元,对经济的贡献度达9.5%。相比之下,我们的物流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高标准物流企业也有很大差距。还有就是我们对一些好的新兴产业往往把握不住机会,做不起来,就拿大数据产业来说,国家出台了好多支持政策,而我们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比较滞后,发展的步伐也比较慢。再拿电子商务来说,对本土电商企业发展培育不足,导致本土电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还没有做大做强,上限入库数量少,纳入统计的销售数据无法全面反映我市的网购情况。

    (三)一产发展缺少“大块头”。当前,我市高原夏菜、中药材、玫瑰、百合、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都有了一定的品牌和社会认可度,但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依然不高,根本原因就在于规模不够大,也缺乏产业链上的深加工,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尤其是我市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少大型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企业,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业品牌整体效应有限,没有能够拿得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比如,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20.5万亩,其中蔬菜73万亩、占22.3%,玫瑰17.39万亩、占5.4%,百合10.24万亩、占3.2%,中药材22.46万亩、占7 %,特色种植业尚有扩大的空间;还有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目前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133家,实现加工产值32.2亿元,体量还不够大。同时,目前大部分农业合作组织不完善,总量少,服务单一,发挥作用有限,导致一些特产、名产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一产的做大做强。

    (四)项目投资“后劲不足”。列入今年计划的1223个项目中,有295个项目尚未开工;固定资产投资进度不均衡,上半年完成786.95亿元,与全年预计1986亿元的目标相比,没有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引进和争取的大项目规模缩小、个数减少,新开工项目少,5000万以上的项目数减少236个。这里面需要我们思考的是,目前招商引资引进来的大项目、好项目、补链项目还是比较少,或者是项目引进了但落的不实、进展不快、规模做不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在推进PPP项目上,虽然出台了指导意见,建立了项目储备库,但是实质性进展不大,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不充分;还有就是各相关部门的服务工作不到位,重点是审批和资金两个方面,审批方面主要是效率亟待提高,资金方面我们组建的几个基金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五)创新发展“带动不足”。兰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科技人才资源集中度高,占到全省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兰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管理: 兰州市数字城市建设办公室
备案:陇ICP备11000631
技术支持:甘肃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