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软件请按F8键进入浏览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10:36:5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金城博客
构建科学应急管理体系 维护区域安全和谐稳定
发布日期:2015-07-01
  

兰州市市长   袁占亭

  

 

    翻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兰州正好处在全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这个位置也是内地连接青海、西藏、新疆的枢纽和咽喉。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秦汉以来就是“北御匈奴、南抵羌戎”的军事要塞和安全屏障,如今更是国家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平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兰州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不仅事关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事关整个西北地区的和谐稳定。因此,做好兰州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必须立足市域而又跳出市域,从整个西北地区的安全稳定来统筹谋划。

  一、兰州市公共安全形势的特殊性

  兰州作为一个拥有440多万人口的大型城市和黄河上游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区位座中六联,人流物流聚集,公共安全形势既有着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一是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兰州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正好处在“兰州—天水地震带”上,全市山地占到80%以上,且中心城区坐落在狭长的黄河河谷地带,造成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极易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4800多处,威胁着67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城市地下管网密布。兰州是国家“一五”、“二五”和“三线”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市域内输油、输气、供水、供暖、排污、通信等地下管网错综复杂,交叉密布,而且许多管网运行时间长、老化比较严重,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全市有原油管道3条、成品油管道3条、天然气管道2条,供热管网总长1795.2公里。特别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开工建设,导致许多地下管网需要迁改,内部平衡极易被打破,影响地下管网安全运行。

  三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兰州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带,自然气候条件差,森林覆盖率较低,市域内分布的兴隆山、石佛沟等原始森林和南北两山人工林地,都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一旦出现森林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将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加之,黄河从兰州市区穿城而过,沿线布局了一批大型化工、冶金企业,工业污染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下游水质安全造成威胁。

  四是反恐任务非常繁重。兰州毗邻藏区和新疆地区,是贯通东西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也是从西藏、青海和新疆进入内地的必经通道和中转站。加之,兰州是一座移民城市,民族成分多样,人员结构复杂,治安防控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暴恐事件频繁发生,对强化兰州的反恐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是重大工程建设密集。近年来,兰州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兰新高铁、兰渝铁路、宝兰客专等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城市骨干路网、棚户区改造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实施,项目建设的规模和密集度前所未有,给城市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兰州市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探索和体会

  近年来,我们把强化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维护地区稳定、优化投资环境、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强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不断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着力提升重大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一)注重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应急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建立高效快速的反应机制,必须抓好体制机制建设,理顺政府各部门的关系,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在落实责任方面,统筹市政府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指挥机制,明确了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和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在应急预案编制方面,制定了兰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36个专项应急预案,并结合工作实践,建立了应急预案动态修订机制,修订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4886个,努力把预案做“薄”、把措施做“实”,提高了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应急队伍建设方面,在市、县(区)两级建立了专家组队伍、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项应急救援队伍54支,并注重应急力量下沉,推动应急救援物资向乡镇、街道和城市“网格”倾斜,提升了基层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注重创新应急管理手段。应急管理工作的活力和动力来自于管理手段的创新。在这一点上,我们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同步推进,一方面,将市政府各部门语音、视频、IP信息全部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创立了集合信息资源共享、应急联动指挥、社会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全市政府部门监控视频信号接入、应急管理基础信息录入和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为全市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搭建了多功能的信息化平台。同时,积极强化省、市、县(区)三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形成了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将近郊四区划分为1482个网格,在大气污染防治、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兰州建设、城市环境卫生和物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抢劫、盗窃、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

  (三)注重提升应急管理专业化水平。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尊重科学,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科学指导”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应急管理的预警和处置工作,完成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综合管理等5大类专家组的组建工作,及时加强与专家组成员的沟通联络,建立专家参与预警、指导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工作机制。特别是今年兰州发生“4·11”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后,市政府与国家行政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应急体系建设、应急培训、决策咨询、应急演练等六个方面加强合作。并聘请高层专家成立了兰州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使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从总体谋划、事前预防到应对处置都得到了科学指导,形成了科学谋划、科学建设、科学应对的良好局面。

  (四)注重强化全社会的应急避险能力。针对应急管理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把开展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作为加强应急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干部群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一是着力加强日常培训。邀请国家和省上知名专家对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防震减灾、地质灾害、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并把应急管理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公务员培训和新任领导干部培训中。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培训和专题讲座,使各级干部接受了大量应急管理的前沿知识和信息动态,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二是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去年以来,举行以处置火灾、山体滑坡、燃气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重大交通事故和公共场所人员隔离疏散为主的各种应急演练46次,有效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结合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深入厂矿、社区、学校、农村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85次,使80多万群众接受到了应急避险知识的教育。特别是组织消防、地震、交警等部门深入中小学校开展应急避险宣传教育,并通过学生向社会作二次宣传,达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三、推进兰州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和打算

  立足特殊的公共安全形势,主动承担维护西北地区和谐稳定的重任,我们将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现代城市管理的理念,着力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机制,着力化解潜在的各类风险隐患,促进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一)抓长远谋划。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先人一步超前进行谋划和部署。当前,兰州正在积极落实“十二五”应急体系规划任务,同时酝酿制定“十三五”应急管理建设发展规划,对未来五年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谋划部署,建立更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对于市一级政府来说,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化对应急管理规律的认识,将其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常抓不懈,以有力的举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好社会和谐的“稳压器”。

  (二)抓体系建设。针对应急管理预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我们将加大人、财、物投入,努力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一是建立应急管理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经费和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应急资金统筹保障机制。二是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区域专业联防体系,强化应急救援专兼职队伍建设,健全应急物资管理调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救援技术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三是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演练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的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通过演练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完善预案。特别是通过开展不预设场景、不打招呼的临时应急拉动演练,增强演练的难度和仿真度,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抓基础工作。加快市、县(区)两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推进基础支撑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综合应用系统等应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装备物资、应急专家等应急资源数据资料,实现应急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强化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建设,运用GPS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剧毒化学品、危爆物品储运等危险物品的监测监控。同时,完善信息处置和发布系统,健全各类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信息汇总、研判和发布机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及时将信息进行发布,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防止因信息不对称造成民众恐慌。

  (四)抓源头治理。开展隐患排查是促进应急管理从被动防范转向源头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将进一步把应急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之中,把工作着力点前移,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工作,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资料库,有针对性地消除各类风险隐患。特别是对地质灾害、火灾、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供水供热供气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调查、摸排和评估工作,实现灾害风险预防管理常态化,严防各类事故灾难的发生。

  (五)抓政策保障。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把握应急管理工作规律,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政策法规体系。结合兰州实际,加快制定与国家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法规制度,研究出台促进兰州应急管理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资金保障、应急物资储运、应急管理绩效考核、应急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明确改革措施和任务。同时,着力强化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宣传普及,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及各项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字体 【打印本稿】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